代表人物及作品
一、馬奈與莫內
許多學者將莫內譽為「印象主義之父」,從最顯而易見的理由來推論,當然是導因於畫作「日
出.印象」;然而在討論莫內(Claude Oscar Monet 1840-1926)之前,也應談談「印象主義」的重
要先驅馬奈(Edouard Manet 1832-1883),沒有他的奠基,就難有今日的「印象派」。馬奈最知名
的畫作「草地上的午餐」(The Picnic)(見圖二 馬內:草地上的午餐 Le déjeuner sur l’herbe 1863
油畫 214x270cm 巴黎奧塞美術館)把兩位衣著整齊的紳士和一名裸女並置在草地上,共進午餐,較
令人摸不著頭緒的是裸女的出現,不盡合理,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反應。其實這樣的佈局,畫家心
中早有安排,裸女白皙的膚色和紳士深色的西裝形成了強烈的對比,可謂是「為藝術而藝術」的畫
作。除此以外,他更提醒了當代的畫家,戶外的創作能有較多的光影變化,並喚醒了作品題材的生
活化,這些觀念為後來的「印象派」創作開啟了一扇大門。(House, 1994, 320-324)
緊接著出現的莫內既然是「印象派之父」,無疑是為「印象派」打下江山的重要人物。他以
科學的精神探討色彩與光線的關係,影子會依光線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色彩;「光」一直是影響
莫內繪畫的重要因素,他認為同一景物會依每日不同的時間,每年不同的季節,以及繪畫時不同的
角度,所表現出的味道、顏色、和感覺均不相同。所以常可見一系列同主題的作品,如盧昂教堂、
麥草堆、和巴黎火車站等。而另一要素「水」則佔了大多數莫內的作品,「水」一直深植在莫內的
生活中,遠離海洋時,就與河流為伍,至少有六十幅以上的作品,在標題或畫面上出現水(見附錄
-:莫內與河.水相關作品與附錄二:莫內與海相關作品)。他的足跡遍至法國南、北海岸,1880
年至以運河為著的荷蘭-阿姆斯特丹(Amsterdam),1904年的水都威尼斯(Venice),最後在賽
納河上的吉凡尼(Giverny)建造房子,爾後駕著小船四處寫生,「水」,對他有著極大的吸引力。
(House, 1994, 325-335)莫內的作品呈現與表現主重一種氣氛,乃至物體本身的精緻細節被忽略,
以光和色彩的表現作為作品本身最重要的部分,這樣的做法,也為後來「印象派」的繪畫打開新的
思維。
二、德布西與拉威爾
德布西的音樂深受「印象畫派」的影響,在風格上,最明顯的例子有:管弦樂曲《牧神的午
後前奏曲》,歌劇《佩麗亞與梅麗桑》(Pelléas et Mélisande, 1893-1902)和鋼琴作品《前奏曲》
(Prelude for Piano, 1910-1913)。以《牧神的午後前奏曲》而言,在這樂曲中已找不到明顯的曲
式,但並非完全推翻傳統,對比-反覆的構思依然存在;在同一樂句中自由的變換各種拍號,使傳
統該有的重拍、節奏較難感覺出來;一開始的主旋律改由長笛而非弦樂器奏出,並以半音階的形式
細緻、慵懶的表現,少了傳統中清晰、明白的主題感,各種樂器音色的巧妙運用及配合,使之與
「印象畫派」的風格有「異曲同工」之妙。(Wold, et al., 1987, 266-267) 值得一提的是,整曲的故
事背景乃取材於法國「象徵主義」詩人馬拉梅(Stephane Mallarme 1842-1898)的作品,馬拉梅與
另一詩人魏倫(Paul Verlaine 1844-1896)的許多作品均是德布西創作的合作夥伴,他們詩的功能並
非描述,而是引起讀者共鳴。除德布西外,另二位法國作曲家拉威爾(Maurice Ravel1875-1937)和
佛瑞(Gabriel Fauré 1845-1924)也都曾引用過「象徵主義」的詩。(Stoba, 1998, 566-567)
每一幅畫作都有標題,德布西的音樂就彷彿是一幅幅的畫,除了音樂中特殊的表現手法之外,
曲名往往是解謎的第一關鍵。如同莫內的作品般,德布西的音樂也常常以自然景物為名,就連莫內
最喜歡的「水」,也常在德布西的音樂中發現,德布西也曾提及,若不身為音樂家,他最想成為
一個水手,可見海對他的吸引力。知名的管弦樂作品《海》(La mer 1905),德布西將之分三段
描述,有〈海上的黎明到中午〉(De l’aube à midi sur la mer),〈波浪之戲〉(Jeuxde vagues)和
〈風與海的對話〉(Dialogue du vent de la mer)。其他與水有關的作品仍有不少,如鋼琴作品《版
畫》(Estampes 1903)中的〈雨中庭院〉(Jardins sous la pluie)和《映像第一集》(Images, Ière
Série 1905)中〈水上的映影〉(Reflets dans l’eau);歌曲的部分可以找到的更多了,《波特萊爾
的五首詩》(Cinq Poémesde Baudelaire 1889)之〈噴泉〉(Le jet d’eau),《三首歌曲》(Trois
mélodies 1891)中的〈海比教堂更美麗〉(La mer est plus belle...),《抒情散文》(Proses lyriques
1893)中的〈沙灘〉(De grève),《比莉蒂絲之歌》(Chansons de Bilitis1879)中的〈水精之
墓〉(Le tombeau des Naïades),以及《浪、棕欖、沙》(Flots, palmes, sables1882)、《水花》
(Fleur des eaux 1883)和《船歌》(Barcorolle 1885)等。(林勝儀,民88,465-474)
「印象樂派」的另一位大師拉威爾,雖然受到德布西的影響非常深遠,但他始終有著自己的風
格,與德布西相較,仍有不同。在拉威爾的音樂當中,有較寬的音域、清楚的旋律和明顯的節奏;
使用傳統的曲式,功能性和聲及古典的樂句終止形式來強化明確的調性,樂段或對位線條都很清
晰,有時給人非常莫札特(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-1791)的感覺。至於管弦樂法則承襲著
92 人文研究學報
白遼士(Hector Berlioz 1803-1869)、林姆斯基-高沙可夫(Nikolay Rimsky-Korsakov 1844-1908)
和理查.史特勞斯(Richard Strauss 1864-1949)的風格,有著較大的聲響效果,在「印象派」的大
樹蔭下,拉威爾依然保有自己的風格。(Grout, 1996, 669.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usic007 的頭像
    music007

    音樂欣賞期中報告

    music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